本周五石油輸出國組織(OPEC)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,會上一致同意在7月份開始適當增加原油產量。將OPEC減產執(zhí)行率由過去的147%恢復至100%的水平,受此影響內外盤價格大幅上漲,美油價格上漲接近5.3%,Brent價格上漲2.9%,國內INE原油上漲3.15%。但是此次會議并未明確成員國增產分攤比例,可以顯見減產聯(lián)盟內部仍然存在分歧。
一、沙特、俄羅斯將成此次增產主力
2016年12月OPEC宣布與其他非OPEC產油國聯(lián)合減產,沙特作為OPEC主要產油國對于減產協(xié)議一直持積極態(tài)度,一方面沙特政府希望通過提振油價來促進國內經濟增長,另一方面使其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上市利益最大化。在宣布減產后沙特原油產量從2016年12月的1040萬桶/日下調至990萬桶/日附近。并在近一年半以來產量基本保持穩(wěn)定。但是進入2018年后油價上行速度過快,Brent原油價格一度升至80美元/桶,令主要石油消費國叫苦不迭,其中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指責OPEC和俄羅斯聯(lián)合操縱油價,這令沙特承受了巨大壓力,同時原油價格過快增長也會消費產生抑制作用。沙特希望通過此輪增產能夠緩解來自各方壓力,相較其他產油國沙特產能還有較大的潛力,因此沙特將是此次增產的主力軍,預計增產幅度在20萬桶/日-30萬桶/日。
能源出口一直是俄羅斯主要的經濟來源,近幾年受到西方國家制裁以及油價的低迷,俄羅斯國內經濟一直萎靡不振,在無法有效緩和西方國家關系情況下,俄羅斯希望油價提升來促進經濟的發(fā)展,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加入了減產聯(lián)盟并削減了20萬桶/日產量。在此次OPEC方案公布以后,俄羅斯石油部長表示俄羅斯可以增加17萬桶/日-20萬桶/日產量。自今年年初以來俄羅斯持續(xù)增加,并在今年六月份接近1100萬桶/日,較減產協(xié)議規(guī)定的產量限制高出14萬桶/日。可以說在今年年初俄羅斯對于增產做好準備。不過,雖然俄羅斯發(fā)布了增產的幅度,但是增產的速度目前無法判斷。
二、伊朗、委內瑞拉增產有心無力
6月初沙特與俄羅斯就增產進行了討論,與其他成員國的觀望態(tài)度不同,伊朗對大幅度增產的提案一直持反對態(tài)度。在奧巴馬政府與伊朗簽訂“伊核協(xié)議”后解除了對伊朗制裁,伊朗原油產量有了顯著的提升,石油產業(yè)呈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。但今年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“伊核協(xié)議”并恢復對伊朗的制裁。雖然目前美國并未對伊朗石油產業(yè)出臺具體的制裁措施,但是目前亞洲、歐洲的主要買家紛紛減少了向伊朗采購石油,同時伊朗石油出口量也有減少的趨勢。此次增產雖未導致油價大幅下行,但其他國家增產可能會使伊朗在國際原油市場份額造成沖擊,將會對伊朗的石油經濟產生重要影響。如果伊朗不處理好“伊核問題”,伊朗原油產量下降將只是時間問題。
作為全世界原油儲量最多的國家,委內瑞拉深陷國內經濟危機以及美國的制裁當中。自2016年年初委內瑞拉原油產量持續(xù)下降,由于委內瑞拉國內主要收入來源于石油,油價萎靡以及產量下降導致收入減少,而石油公司缺乏資金的投入,這使得委內瑞拉的經濟陷入惡性循環(huán)當中。今年年初委內瑞拉嘗試發(fā)行“石油幣”緩解國內的經濟困局,而美國宣布國內禁止交易和發(fā)行“石油幣”使得委內瑞拉此次嘗試舉步維艱。雖然委內瑞拉曾多次宣布增加產量,但內憂外患的委內瑞拉對于增產實屬有心無力之舉。
三、美國恐對OPEC進一步施壓
進入2018年在OPEC與俄羅斯限制產量的情況下,此消彼長美國原油產量連創(chuàng)記錄,達到1090萬桶/日,超越沙特成為世界第二大原油生產國。這主要得益于國際油價的不斷上漲,美國頁巖油開發(fā)持續(xù)回暖。在美國解除了原油出口限制后,大量頁巖油流入國際市場擠占了減產聯(lián)盟的市場份額。雖然高油價對于美國石油行業(yè)利好,但對于美國經濟會造成傷害,同時美國也不希望OPEC與俄羅斯結成聯(lián)盟通過調節(jié)產量控制油價,目前看來本次協(xié)議對于油價的改善并不明顯,恐未來美國將會進一步對OPEC進行試壓推動其進一步提高產量。
四、后市展望
此次減產協(xié)議的調整可以說是各方妥協(xié)結果,增產后的產量仍然在減產協(xié)議的框架內,遠低于市場普遍預期。但俄羅斯增產后產量將接近2016年年初水平,將會對整體增產效果產生影響。而伊朗、委內瑞拉、利比亞等國家產量下滑后的供應缺口可能將會被其他成員國彌補,造成“弱肉強食”的局面。整體來看,此次協(xié)議修正對于供給影響不大,短期內油價在收復“失地”后維持震蕩局面,未來地緣局勢以及OPEC供給是仍將是油市的主線。